“不可思议” 的 《古兰经》

  阿里 Dashti 所著的 Twenty Three Years: A study of the Prophetic Career of Mohammad 于一九八五年由 Allen and Unwin 出版社在伦敦出版。整部作品对关心 “伊斯兰教向现代穆 斯林所呈现的价值与问题”(页ix) 的穆斯林,尤值得一看。以下节录部分内容:

  “偏执与夸张蔚然成风之前,早期穆斯林学术界中,有些学者如易卜拉欣.翁.纳兹扎姆曾公开承认, 《古兰经》 的编排和句法并不是超然如奇迹的,其他敬畏真主的人都可以制作出价值同等或更高的作品。” (页48)

  “盲人叙利亚瞽者诗人 Abu'l-`Ala ol-Ma'arri (368 / 979 - 450 / 1058) 的 Ketab ol-fosul wa' l-ghayat 是模仿 《古兰经》 作的,这个说法获得广泛支持,而该作品部分也流存至今。” (页48)

  “ 《古兰经》 中有些句子不完整,要是没有释经书的辅助,不能充分理解其意思。经中有外文词语和陌 生的阿拉伯词语,也有些词语运用起来有别于正常的定义。有些形容词和动词的屈折变化〔inflect[ion]〕 并没有依从有关词的性别 〔gender〕 与数目 〔number〕 要配合一致的原则。有些代名词的运用不合乎逻辑 ,也不符合语法,有时更没有指涉对象〔reference〕 ;而在押韵的段落中,谓语 〔predicates〕 与主语 〔subjects〕 往往相距甚远。这等语文上偏离常规的做法,已经给评论家机会否定《古兰经》 是妙文。这个 问题也令认真的穆斯林绞尽脑汁,逼使释经学者去找解释,这很可能是经文互不相符的原因之一。” (页48 - 49)

  “总而言之, 《古兰经》 中已被指出超过一百处偏离常规和阿拉伯文结构。不用多说,释经学者努 力找寻解释,证明这些不规则变化是正确的。其中一位是大释经家和哲学家马哈茂德.奥兹.赞马克沙里(46 7 / 1075 - 538 / 1144) 。一位摩尔派作者这样写他: “这个着迷语法的书呆子,犯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错 误。我们的任务并不是要使经文符合阿拉伯语法,而是《古兰经》 整体是怎样就看之为怎样,要使阿拉伯语法 符合 《古兰经》 。” (页50)

  “然而,在道德教训的范畴中, 《古兰经》 不可以看为是超然如神迹般的。穆罕默德反复说的那些原 则,人类在多个世纪前在多个地方就已经构想出来了。孔子、佛祖、琐罗亚斯德、苏格拉底、摩西(穆萨) 和 耶稣也说过相似的东西。” (页54)

  “ 《古兰经》 不论其所谓 “美妙” ,或是其道德和律法上的教训,都不是超然的。 《古兰经》 的 超然,在于它使穆罕默德虽然是个贫穷的文盲,仍有能力独自战胜众人的反抗,创立一个持久的宗教,因为这宗 教推动野蛮人服从这个宗教,又把带来这宗教之人的意愿加诸他们身上。”(页57)


这文章是翻译自 Dr. Ernest Hahn 的在线文章 The Miraculous Nature of the Qur'an ( Quotations from Ali Dashti)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Hahn/miracl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