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成功的因素

  背倚着清真寺的尖塔,脚踏冰雪覆盖的青藏高原,在中国传统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和滋生宗教狂热分子的温 床河州的一个露天菜市场,乔治哈里斯站在一大群穆斯林中间对他们讲道。在他讲道的中途,哈里斯被一位声望 很高的穆斯林学者打断了他的话,那位学者挤过人群,傲慢地向哈里斯当众挑战,要用学术性的阿拉伯文作书面 辩论。哈里斯勇气十足地接受了他的挑战,在持续八个星期,这两人的论文并排张贴在一家清真寺中心的大门上 。

  这次论战成了穆斯林神学院学生讨论的焦点。令人惊讶的是,作为挑战者,那位学者丢尽面子,他发现自 己被驳得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哈里斯的话,清真寺的学生就宣告哈里斯胜利了…

  在我相识哈里斯之前,就已经听说过他类似的事情了。我知道他在学习汉语和阿拉伯语的时候,无情地催 促自己学习,最后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两门语言,他甚至是中国最优秀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之一。在我第一次到达 泰国南部去给那里的穆斯林宣教的时候,我才有幸会晤了他,当时他已经是个七十岁的老人了。在他辅导我研究 伊斯兰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研究这位非凡前辈的背景。它把我带回到他童年时代至关重要的一段岁月,当时他的 非凡才能已初露锋芒。

  1898年,这一年正值美国多事之秋: “缅因” ( Maine ) 号战舰在哈瓦那 ( Havana ) 海港被袭击 沉没,引发了西班牙与美国之间的交战;美国海军上将杜威( Dewey ) 在马尼拉海湾摧毁了西班牙的海军舰队。 全世界的焦点都在谈论阿拉斯加的寻金热,而乔治哈里斯居住的华盛顿州西雅图,成了人们启程前往克朗代克( Klondike ) 的出发站。

  乔治当时只有十一岁,这个使人振奋的年代唤醒了他了解周围世界的热情,并且点燃了他想像的热火。为 了讨父母的欢心,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听话的好学生,但他现在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姐姐告诉我们他非常专注于他的学业。他一个人可以在吵闹的房间里专心致志地看书,而其他人却在 大喊大叫地玩着骨牌的游戏、或者抢着玩立体镜。地方越吵闹,他越能够集中注意力。

  当年纪轻轻的乔治认识到世界的广阔,他不像普通的十一岁小孩那样,通过玩玩打仗的游戏或者说些试图 让人相信的预言,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反应;他反而会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写历险的故事。

  那个时候,六桅帆船从华盛顿的木材厂行驶到圣弗朗西斯科和加利福尼亚的长滩,仍然穿梭于太平洋的海 面上。在有些特别的日子,他和他的姐姐会去码头看他们的父亲装木头上船的景象。海鸥的尖叫声,木头撞击船 只发出的尖锐抨击声,松树、醋和海水发出的刺鼻的气味,年迈的水手爬上船索的情景 - 这些印象把他带入了一 个孩子的童话世界。当其中一艘豪华巨轮要启航进入太平洋时,他很容易想像自己与他幻想出来的中国朋友李培持 ( Pechili ) 一起在船上,他们要远航到很远的生疏地方,例如安克雷奇 ( Anchorage ) 、哈瓦那、直布罗 陀 ( Gibraltar ) 或上海。

  “李培持周游记” 是他 “巨著” 的名称。李培持踏上了环球的旅行,乔治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划出了他的 旅行路线。他在百科全书中查找每一个国家的详细资料,并列出了那位年轻冒险家可能的发现。不同寻常的事情, 就是这位年轻的作者几周以来都一直进行这项工作,直到李培持完成了他的世界之旅。乔治哈里斯就是这种男孩 - 坚持不懈地追求原定的目标直到圆满完成:一种令人敬佩的品格。

  但是他的父亲却为他担心。其父亲约翰哈里斯 ( John Harris ) 在木材界小有名气。最初从中西部开始 ,他就管理一个锯木厂,为修建北部大铁路锯枕木。随着工程建设的西迁,他全家也跟着迁移,直到太平洋海岸才 定居下来。出生于1887年的乔治,那时还太小,对于他们走过密西西比洲,穿越蒙大拿洲的艰难跋涉几乎没有甚么 印象。在铁路完工后,他们就定居在铁路线的终点地区。约翰哈里斯很快使他的木材厂在华盛顿众木材公司当中建 立了良好的声誉。但他很担心他瘦弱的儿子内向和胆怯的性格;他觉得那小家伙应该出去锻炼锻炼,见见世面以增 强自己的信心与勇气。所以,乔治在学校放假期间被带到了伐木工地,在那里给他一些零零碎碎的活干。某年暑假 ,他帮忙在木头的一端打上公司的印记;另一年的暑假,他在垫木上涂润滑油,使这些庞然大物般的木头能够滑向 河边;还有一年,他在工地上帮忙做饭。

  年少的哈里斯觉得生活在那些粗野的伐木工人当中感到很不安,他在伐木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外表幼嫩、 身体虚弱。他卫理公会的背景,使他形成了一种是非对错的明确观念,当他看见伐木工人那种原始下流的道德,令 他非常讨厌他们那种品德低下的生活,决心要反对卖酒。

  他在华盛顿凯尔索 ( Kelso ) 的一间学校开始读书,在那里一直读到十年级。十五岁的时候,他离家到 俄勒冈州 ( Oregon ) 波特兰 ( Portland ) 附近的一所学校开始了他初中和高中的求学生涯。他的父亲陪他 找寻膳宿的地方。一切都安顿好以后,父亲预先给他一个月的费用,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每月都会给儿子寄支票 过来。但年少的乔治认为:“我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赚钱,我要看看没有家里的资助能够维持多久。” 因此,他出 去找事做,他还不止找了一份兼职,而是两份。于是,他欣喜若狂地写信给他的父亲说:“不要再给我寄钱了,除 非我向你要!”

  他早晨四点钟就起床派报纸,他赚的钱足以付房租和买书,而且他一直保持着这种早起的习惯。放学后,他 就在一家餐馆里清洗食物,待遇是提供一日三餐还有现金补贴。这样,他就懂得金钱与时间的宝贵,对于两者,他 从不浪费。他在那里读书两年以来,没有一次写信回去要过钱。

  在那座城市,没有谁会去关注哈里斯的属灵生活,但在父母潜移默化下所形成的好习惯,驱使他定期参加教 会聚会。他本质上是属灵的,但这是一种遗传性的信仰。他从未意识到受浸、加入教会和良好的举止都不是成为一 个基督徒的公式;也从未意识到,他赞同一个信仰和行为的体制并不能蒙神的悦纳。在波特兰兴起的叨雷-亚历山大 福音运动( Torrey-Alexander evangelistic campaign ) 期间,他这些原有的思想基础被震撼了。讲道强调个人 的回应 - 乔治哈里斯必须藉着信心的行为才能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作为相称。但他怎样才能产生这样的信心呢?

  一天晚上,聚会完之后,他一个人留在座位上静静地思考,他的脑海里有一张没有签名的决心卡。他默想着 十字架的意义。他是怎样让自己明白耶稣为他而死的意义呢?他一直都相信耶稣为世人的罪而死 - 就像天上的太阳 照耀着我们一样的真实,谁都可以看得见。现在,这个真理对他而言,就像初升的太阳从静静的湖面上反射出来的唯 一一缕光线一样,专门寻找他,并且单单地指向他。原来如此!尽管耶稣为所有人而死,但就像祂只为乔治哈里斯一 人而死。于是,他应该作出一种个人的回应。他在卡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明确地下了决心。

  后来,在乔治十七岁那年,有一位宣教士来到他做礼拜的浸信会教堂讲道,他在那里提起了一个接一个没有 听过基督之名的苏丹种族。讲道结束时,他呼吁年青人预备踊跃投身宣教工场作工。年轻的哈里斯坚信自己应该成为 其中的一员,但当时他又退缩了下来。过后,他感到很内疚,于是又找到那位记录宣誓名单的人,并要求说可不可 以把他的名字补上去。次日报纸马上刊载了他们的名字,当餐馆的工人看到他的名字也列在其中时,他们无情地取 笑他。连他的家人也不赞同他的这个决定。“在美国有大量的宗教工作可以做,为甚么要在这样落后的国家浪费你 的青春呢?” 这就是他们所持的态度。

  乔治不是一个天才,但他是个好学生,这仅是因为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并且用心学习功课。他特别喜欢拉 丁文和德文、文学与艺术。图书馆就成了他喜欢做研究的安静场所了。这除了是为着完成规定的作业以外,还是为 了经常在高中的校刊上发表一些文章。他的大部份闲暇时间都花在绘画上,在他最早有记忆的时候,就已经喜欢模 仿百科全书上的插图绘画了。现在,他更加认真地去发展他的艺术才能,他的目标是学会风景写生。他经常在黄昏 的时候去公园取景,并勾画出草图,回家后再补上细节性的东西。随着所画之物日益复杂,他为自己定了一个计划 ,并严格敦促自己完成每一个目标。到了他高中学习将要结束的时候,他更加专注于写生了。

  在升入华盛顿大学之前,他必须在凯尔索的家中等待六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他闭门不出天天忙于绘画, 也常为一家地方的报纸上的每周专栏写稿。因他的多才多艺,他有时会将自己的故事与一些著名的诗句联系起来, 他自己所写的一些有关时代主题的诗,很快就开始在这个专栏上发表了。当他的写作越来越多,那个专栏不能全部 发表时,他就转而自己出版周报,内容包括一些卡通画和针对时弊的文章,还有为朋友的权益向当地政府理论的文 章。他所使用的笔名都用他真实姓名的不同形式排列:包括哈里生( G. K. Harrison ) 、哈里斯卡尔菲特 ( Harris Kaufelt ) 、乔治卡尔菲特 ( George Kaufelt ) 、卡尔菲特哈里斯 ( Kaufelt Harris ) 等等。

  1909年,探险家库克博士 ( F. A. Cook ) 从北极圈回来,他声势浩大地宣称自己发现了北极,他的故事 让世界沸腾了起来。乔治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赞美诗,发表在波特兰市的报纸俄勒岗人上:

世人永远为他的功勋而喝彩;
他的名字永远与成功联上关系。
它光耀了那生养他的土地,
其声誉将世代相传。
它在全地上光耀了他的祖国
直到永永远远。

  但在仅仅数天之内,当库克的故事被揭穿为一场骗局时,在事实面前,时间就断送了库克的一切声誉。 诗人的声誉也跟着探险家的声誉一起丧失了,从那时开始,哈里斯将写诗的笔丢在一旁 - “永永远远” 。

  在华盛顿大学,他度过了颇为无聊的两年。他的学习虽然没有滞后,但他的心不在他的学业上,因为他真 正想读的是艺术学校。他的父亲看到乔治在大学里面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干脆让他退了学,并且在当地的一家银 行为他找了一份助理出纳员的工作。虽然他尽心尽责,工作得非常出色,但他还是找不到一点成就感。银行董事 公开游说他去竞选市镇的司库,但他的父亲却破坏这个竞选活动,在他所有的朋友面前评论说:“这小家伙 … 当司库?” 结果乔治落选了。两年后,他离开了银行,及时躲开了一场有可能让出纳员入狱的假帐丑闻。如果他 还继续呆下去的话,他可能会不知情地为他的老板签署一些不合法的文件,这样,他就可能会卷入一场法律的诉 讼。

  乔治回到波特兰的老家后,在一家药房找到了一份记帐的工作,晚上工作之余,就在一家艺术馆里面上课 学习艺术。他的老师称赞他有创意,并鼓励他去艺术学校深造。在分析比较过东部和中西部的几间艺术学校的目 录后,他最终选定了芝加哥艺术学院。

  当乔治在那所艺术学院安顿下来以后,他思想到: “几年前我为甚么不这样做呢?” 然而,那里的学生 的生活放荡不羁,他并不喜欢,因为他的性格比较传统与保守。但那些设计、构图和写生的课程深深地吸引着他, 能够发挥他的想像力。于是他全心全意投入他的学习当中,用炭笔开始对雕像进行素描,后来就能够对模特儿进行 实况素描了,他的绘画技巧不断的进步。他的一幅希腊雕塑画作在他的班里还得了第一名,并且获选送往欧洲参展 。

  他的姐姐玛丽 ( Mary ) 回忆起他有强烈的幽默感 - 他在芝加哥的第一年当中没有给家里写过一封信 ,而是每天给家人寄一张画有幽默画的明信片,这些画展现了他的一切活动。他终于感到满意了!

  那么他准备为宣教事奉献身的誓言又怎样了呢?他是否忘记了自己对神的应许呢?你知道,在六年当中, 很多事情可以改变一个年轻人的生命。每当他的良心在这点上责备他的时候,他就马上压制它。他为自己找理由 辩护:“基督教杂志社需要漫画绘图员,我有这方面的天赋。我可以藉着为提倡节欲的杂志绘制漫画,来反对卖 酒。这不是为神作工吗?它不正符合我在波特兰宣教大会上对神所立下的许诺吗?”

  他宿舍靠近长老会第四教堂,因此,他自然经常到那里聚会。他在那里取得了学员资格,并积极参与基督 教义工团体。迪克费雷尔 ( Dick Ferrel ) 是教会青年工作的理事,所有的年青人都很敬佩他,乔治也深深地 为之折服。他原来是个职业拳击手,信主后在慕迪圣经学院接受神职培训。费雷尔感觉到哈里斯有些属灵上的问 题,于是千方百计地与他培养良好的友谊。费雷尔到了恰当的时刻,就对他说:“乔治,我希望有一个人能在早 上与我一起研究圣经和祷告。你就住在街的对面,起床又早,你不如就过来吧?”

  乔治觉得主意不错,第二天早上就过去了。费雷尔建议说: “让我们每天从我在慕迪学院学习的课本读 起吧!” 他选择了叨雷博士 ( R. A. Torrey ) 所著的 《圣灵的教义》 。他们读着读着,乔治就逐渐了解到 有关圣灵的一种全新概念。虽然他唱了一生有关赞美三位一体中这第三位格的圣诗,并且在朗诵信经时也重复了 祂的名字无数次,但他从未听过有关圣灵的道,也不曾记得是否听过别人解释祂是谁、或者祂做甚么工作。

  他告诉迪克说: “一直以来我只有一种模糊的概念,认为圣灵就是基督徒在需要帮助时,在他们心中产 生的某种蒙胧感应。”

  圣经中每天所展现的真理,说明圣灵是一个 “位格” ,因着祂拥有所有人性化的特征,这表明了不能仅 仅说祂是一种 “感应” : “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以弗所书4:30) ; “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 担放在你们身上” (使徒行传15:28) ; “因为正在那时候,圣灵要指教你们当说的话。”(路加福音12:12 ) 只有一个 “位格” 才会担忧、辨明是非或教导人。

  哈里斯得到最深刻的教导,就是说他的身体是圣灵的殿,当基督在各各他救赎他的身体和灵魂之后,他的 生命就不再属于乔治哈里斯自己了,不能由他随心所欲地来支配它了。神有优先和绝对的主权。“岂不知你们的 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 (哥林多前书6:19) 。 他们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有一天,费雷尔对他说: “乔治,有些事情似乎令你不开心。以前你总是不停地谈论你在艺术学院的事情 。现在怎么很少提起它呢?”

  乔治回答说: “嗯,老实告诉你吧,迪克!我越来越讨厌那里了。”

  “怎么回事?”

  “我厌倦了世俗的氛围。整天 ‘为艺术而谈艺术’ 让我感到很无聊。坦白说,有些人贪婪地盯视着裸体 的模特儿画画让我感到很恶心。”

  费雷尔接着问了一个令他惊讶的问题: “乔治,神是否曾经呼召你预备前赴宣教工场?”

  费雷尔怎么会知道他早在十年前立下的那个誓言的呢?他是怎么察觉到圣灵在这件事情上现在对付他呢? 哈里斯很快就坦白承认他曾经向神许下过一个承诺,并且自己后来又渐渐地背离了这个承诺。

  第二天,迪克马上邀请乔治去慕迪圣经学院走一走,乔治以前认为那里只是慕迪纪念教会的一个主日学培 训学校。他们到达那里的时候正在换班,所有的大厅都挤满了学生。哈里斯来到这个地方感觉非常兴奋,迪克不用 建议他去注册入学 - 他自己早已决定这么做了。

  艺术学院三年学习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但他提早退学,为的是要在下学期入读 “慕迪” 。乔治没有 完全放弃他的艺术雄心,也不完全甘心于成为一个宣教士。因为他在入学申请表中是这么写的:“我申请入学的目 的是准备利用我艺术方面的才能,为信仰服务。” 但他总算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他开始决定改掉 “为周围同 伴的古怪性格绘画滑稽可笑的讽刺画” 这个无情的习惯。

  乔治很迟才把入学申请表递交给 “慕迪” 。他不知道自己需要时间等候学校接受他成为学生。他马上就 买了新生所使用的课本并且开始上课。两个星期后,他收到了一份客气的通知,上面说尽管他的申请表递交得异常 的迟,但他还是获得了批准,并且可以立刻到学校上课!

  乔治对每天在学校聚会的那些宣教祈祷团很感兴趣。每个团队都分别为世界上某个特定的地区祷告,他们 的目标是要在一星期内涵盖世界上所有的宣教工场。哈里斯发现,这些祈祷团很少提到世界上人口众多的穆斯林 。在与其他同学的交谈中,他发现他们有些人同样注意到这种不平衡。他们于是请求组成一个新的祈祷团,以便 能够把焦点放到世界上的穆斯林地区。

  穆斯林祈祷团是个小团队,乔治是第一任领导人,这个团至今仍然很活跃。乔治身上经常带着与祈祷主题 有关的资料卡,这些资料是他在各种传道杂志上看到的、或者是从一些来访的宣教士那里取得的。第二年,他被 推选为学院学生志愿军运动的主席,他的责任是接待一些宣教士的讲员,并向大家介绍他们。他会向他们谘询他 们所代表的地区是否有穆斯林,并详细地把它记录在为穆斯林世界祈祷团而设的资料卡上。在不同的时候,有两 位中国的来访者,还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宣教士,告诉他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地区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

  有位来自苏丹内地会 ( Sudan Interior Mission ) 的讲者在学生志愿军的发言会上说,尼日利亚卡诺 ( Kano ) 地区成千上万的穆斯林受到了忽略。乔治被深深的感动,并强烈感觉到神会差他到一个穆斯林国家去。 他在探究神会差他往哪个国家去。也许是尼日利亚吧,他想。

  但神向乔治哈里斯展开祂的计划的时刻很快就会来到。他本没有想到神计划将会带领他往哪里去,也没有 想到神对他的呼召怎么和耶鲁大学1909年著名的威廉波顿连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