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出生到作先知時期:
穆氏出生於主後570年八月二十日,在母腹第六個月父親 abdullah經商死於麥地拿,母親為aminah. 穆氏自小由奶媽halimah帶大至四歲由母親領回,但不幸兩年後母親又死於另一旅途中。穆氏後由祖父abdul
muttabib撫養至九歲,祖父去世,其後由叔父abu talid 收養,直長大成人。在叔父手下,只不過牧養牛羊,沒受過什麼教育,是個文盲。
十二歲隨叔父的商隊到巴勒斯坦等地經商,遇見宣教士白希拉bahira,從此開始與基督教及猶太教的興趣,並對許多亞拉伯人拜偶之事起了厭惡之心。十五歲,他參加了亞拉伯人之間四年的內戰,他學會一些戰術,使他將來在與異教徒之間的作戰大有用處。24歲認識麥加城的一個富有的寡婦Khadiyah
,女方因穆氏為人精明能幹,常為人作調停人,被譽為 amin(誠實人)特聘他為管家.一年後由女方主動求婚,是時男為25,女為40,婚後另生兩子皆夭亡,惟養有四女兒。
公元610年穆氏四十歲時,據說他喜歡安靜默想,常為當地之人民殘暴,流血,鬥爭,感到憂傷。不時到一座山(hila)的洞中禱告默想。據古蘭經96:1-5:
說有天使長加百列向他顯現,拿一幅綢子一連三次要他唸,他三次回答不會唸。另一次在麥加行走時,天使加百列在空中向他說話:你是真主的欽差聖人。穆氏急逃回家,在家裡天使要他:奉大仁大慈真主之名,起來傳警告...參古74:1-10。(其它相關經文為古53:1-18;
81:15-29)於是他認為自己已被召為先知,開始出來傳道。從此以後,宣稱有定期的啟示降給穆氏。
2)從蒙召到遷都時期:
穆氏得道後足有三年暗中宣揚他的新信仰。起初在本鄉麥加傳道,頭一個信徒是太太哈帝雅,其次為侄兒阿里ali。還有親戚abu bakar,即後來成為第一任哈里發回教教主承繼人。四年後約有三,四十親友追隨,他開始公開在克而白寺院傳教,攻擊偶像崇拜。結果受到本族(古來族)人和麥加人反對,認為他是騙子,瘋子,叛徒,極力攻擊他。當時他受到妻子,養父的護庇。在這逼迫期間,穆氏兩次帶眾逃到非洲基督教國家Abyssiniag(埃提亞伯)去避難,受到當地之王的歡迎。因此,古5:82
有如此的記載:「你必感覺到對歸信的人,仇視最強烈的人是猶太人和拜偶像的人。你也必感覺到對歸信的人,在感情上最接近的,是自稱是基督教徒的人,這是因為他們之中有佈道者,和修道士,並因為他們不高傲」。
後來,在麥加逼害穆氏最兇的之一的奧馬omar,改變心意,相信回教,他在麥加有一定的勢力。他的改變使穆氏有機會重回麥加,得以在那裡建立廟寺公開作禮拜,信的人日增。兩年後,麥加不信的人又對穆氏進行反擊。622年正當穆氏疲於護教,從麥地拿(距麥加200多哩)有73位歸依回教的人來麥加朝見穆氏,並堅邀穆氏遷到麥地拿,並揚言對他加以保護,要協助他建立回教社會體系。穆氏先派幾位門徒前去,不久自己則與abu
bakar在夜間逃出麥加,卻被敵人追趕,不得不在山上躲了三天,再走八天的路到達麥地拿,受到那地之人的歡迎。穆氏在進城前,在城外做首次禮拜。剛好那是星期五,以後穆氏定規禮拜五為回教徒的聚拜日。穆氏後成為麥地拿的先知,立法者,司法官,軍事領袖;集軍,政,教於一身。這次的逃亡成了回教的大轉機,後期的信徒稱這為聖遷Hijrah,為記念這事件,而以這年為回曆的紀元
3)從聖遷到逝世時期:
穆罕默德遷都麥地拿後,就對當地猶太人宣告:我的道就是亞伯拉罕的道。他們起先為討好猶太人及基督教徒, 作禮拜時面向耶路撒冷,並邀請他們來信他所傳的道。猶太人認為他只是個假先知;他就開責備他們:「你們從前都逼迫你們的先知,又棄絕你們的彌賽亞」。後期他開始與猶太教分清界線,說許多逼迫猶太人的話。又定規說,禱告必須面向麥加。隨後又定下許多禮儀,齋戒,往麥加朝聖的禮制,定每星期五為聚拜日等。
當他在麥地拿建立他的神權,政治,經濟後,教徒人數增加。為取得一席之地,於是開始用武力去宣教與征服。他們視保衛正教,民生,財產與傳教必須同時進行。為了「生存」,他們開始了神聖的爭戰。大小爭戰約七十多次。其中較出名的戰役如下:
1)巴達爾Badar之戰:遷都一年AD623穆氏曾派軍去攻擊麥加城反對者的商隊,引起戰爭。對方不甘心,由麥加召來一千人來反攻麥地拿。雙方在Badar這地方打仗。穆氏以三百多人戰胜千人。這是一場決定性的胜仗。
2)烏胡都Uhud之戰:遷都第三年AD625麥加人為報仇,率大兵攻打麥地拿,雙方會戰於烏胡都山下,穆氏受傷,回報敗退。但麥加人竟未乘胜直入麥地拿.
3)爭得格Chendeq之戰:遷都第五年AD627麥加人會合猶太人約一萬二千人來圍攻麥地拿。穆氏用波斯人的兵計,環城挖濠,灌水抵敵,麥加人包圍十五天功敗而退,穆氏突出擊殺死不少敵人。麥加人從此不敢小看穆氏。次年雙方和談,麥加人准許回教徒前來朝聖。穆氏接著到各國向君主傳道。
4)反攻麥加:AD630年,即遷都第八年,他率領一萬二千人攻佔麥加,麥加人無條件投降。穆氏帶兵來到克而白,毀廟中360座偶像,並念「真的來了,假的該要去掉」(古17:18).但對克而白的黑石頭卻加以保留。一年後,AD632六月八日,穆氏患熱病死去,享年63歲,葬於麥地拿,如今這墓被視為回教聖地之一。據說在他臨終前,一次又一次的昏倒,在痛苦中不斷說:主阿,饒恕我吧,主阿饒恕我吧.....
4)穆氏的妻妾與家庭生活:
穆氏一生共娶了九妻三妾,九位妻子排名如下:
1 Khadiyah:為一富有寡婦,穆氏25歲時所娶,女方為40歲。婚後25年,為穆氏生二男(夭亡),四女。khadiyah死於619年。以下婦人是在元配khadiyah死受十年內迎娶的:
2 sawdah: 穆氏在原配khadijah死後兩個月,續娶sawdah為妻,此婦為一名寡婦,先夫為基督徒。
3 Aisyah:乃是第一任哈利發abu bakar的女兒。據古33:36-39,50說是安拉的意思要穆氏娶她為妻。八歲與穆氏定婚,九歲結婚。到穆氏死後,她為十八歲,因有九年與穆氏生活一起,以後承繼人搜集穆氏生前言行記錄,編成聖訓集Hadis時,大都根據她的口述。故此,回教徒都敬她為聖訓唯一來源,並視她為聖妻,常以她的解說為古蘭經的詮釋。
4 Hafsa
5 Zainah Bint Khuzaimah
6 Zainah Bint Jahsh:此婦人原為養子塞德zaid b harith(原屬基督教部落Banu kalb的孩子,後被擄而送到khadijah的家,得穆氏的疼愛而被帶到天房,宣誓成為穆氏之子)之美麗的妻子,後來穆氏對zainah口出贊美的話,養子隨後與妻離婚,讓穆氏娶之。
7 Maimunah
8 Juwairriyah
9 Ummi Habibah先夫Ubaidullah Jash是出名敬虔人,後成為基督徒。
另三名妾名為:
1 Safiyyah: 此女當年為十七歲,原是一位猶太青年Kinana的未婚妻,結婚當晚,被穆氏所殺,她則被擄回穆氏的帳幕納為妻妾。
2 Rauhanah
3 Mariyah: 為一名東羅馬正教(coptic)之女基督徒。
接穆氏宣稱,回教徒的妻子之數目不能超過四個,卻宣稱自己身為聖先知,不受此限制。
5穆氏與猶太教的關係:
5.1先前他以為他們會相信他所說的:
*他宣稱所傳講的正是亞伯拉罕所信的
*他盡量想與猶太宗教禮儀,律法書認同
*他接納猶太傳統,向耶路撒冷方向禱告
5.2猶太人因他的講論有明顯的錯誤而拒絕他:
*誤把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當作是舊約亞倫的姐妹米利安(marian參古19:27-28
66:12)是暗蘭的女兒.
*古40:36誤把亞哈隨魯王(參以斯帖記)的大臣哈曼,當作是法老的大臣。
*古6:74把亞伯拉罕的父親稱為阿宰爾Azar.(按創世記11:24-27乃是「他拉」)。
*亞倫是在撒瑪利亞人的的唆使下造金牛犢。撒瑪利亞人是在以色列人亡國後,才出現的民族,兩者在歷史之間相距800年以上。
從這明顯可看出,穆氏所得有關新舊約的資料,都是從傳聞聽來的。而內容大多屬於次經,旁經,猶太聖訓,而不是親讀舊約律法書。他之不能有太多機會唸到正典,其中一理由是,不容易得到希伯來文及希腊文譯本。
5.3當他看見猶太人及基督徒挑戰他:既稱是承續亞伯拉罕之道,又承認他們是有經書的人,為何穆氏所提的論點會與新舊約有所不符合時,穆氏即反控他們篡改了聖經。參古2;70,73,169;
3:72; 4:48
5.4 穆氏明明把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說成不是猶太人,不是基督徒,反倒成了敬虔的回教徒,一神崇拜者(參古2:129;
3;67,95)。
5.5 當穆氏看見猶太人聯合麥加人(當時多數為偶像崇拜者)一同抵擋他,他則宣佈猶太人與拜偶像之人是同類的,屬難以與回教認同相處的人,理當要受毀壞,被趕出,殺害的異教徒。
5.6不願再與猶太人認同,改成向麥加方向崇拜及朝聖2:136-145;22:27-
6穆氏(回教)堀起時與基督教當時的歷史關係:
6.1按學者richard bell,回教的堀起,正逢「亞洲宗教生活的蓬勃時期」。Tole Andre 則認為,尼斯多留教派(堅信基督有神人二性)是影響回教最大的基督教派。
6.2在回教興起前夕,南亞拉伯的耶門是在 Abyssinia(當時的基督教國,今日的伊索比亞)的統治之下,總督abraha曾在
sana 這地方建立一座宏偉教堂,在AD567年獻堂禮前夕被麥加的古來氏部落族人(穆氏的族人)污損,此事帶來仇恨,成為引發日後宗教衝突的導火線之一。
6.3 Abyssinia國,當時一直都與亞拉伯有往來。它古代的文字與亞拉伯文相近,有些詞匯被納入古蘭經內,如古4:54的jahit,
taghut,及 maida(桌子),和hawariyu(門徒)等,都是從伊索比亞交借用過來的。當穆氏傳教初期受迫曾多次逃到此國避難並得到該國的保護。
6.4年東羅馬帝國在北方的埃及和敘利亞中掌權。在亞拉伯的西北方,住有基督教Hira王朝的Lakmid部落,他們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透過官方的文學活動,把波斯(伊朗)文的許多詞匯吸收,並傳遞給亞拉伯人。在亞拉伯的東北的Banu
Ghassan也是基督教徒之地,結果,在古蘭經出現的前夕,這些地方成為希臘文和敘利亞文傳入亞拉伯的通道。
6.5按Barthold,在第六世紀時,亞拉伯文已在東方的基督教會中通用。但沒有證據顯示,聖經曾在當時被譯為亞拉伯文。最古老的舊約亞拉伯文聖經譯本可追溯到AD900年,新約本則在AD1271年由一位科普帝(東羅馬正教)主教翻譯,在AD1616年方才出版。當時一般的亞拉伯基督徒只能常期采用希伯來文和敘利亞文的聖經,而以亞拉伯語敬拜。
6.6在麥加,按Ibn Ishad記載,天房kaabat內畫有馬利亞及耶穌的圖像。在穆氏除偶像時末被清除。在穆氏出道前的四十年,當天房被重建時,有人發現一塊石版,寫著:撒好種的必收喜樂,撒壞種的必收痛苦。你怎麼能行惡卻期望得善報?不,因為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最後一句引自太7:16).當時代有四位出名的敬虔人(Hanif),渴望追求亞伯拉罕之道。他們是A)Warqa
Bn.Naufal; B) Ubaidullah Bn Jash; C) Uthman Bn Alhuwayrith; D) Zaid
Bn Amar.前三者後來成為基督徒,Zaid保持原狀。Ubaidullah Bn Jash死於伊索比亞,其妻Ummi Habibah後改嫁穆氏成為他第9任太太。而Alhuwayrith,和
Warqa Naufal 兩人都是穆氏原配Khadijah的親戚(可能是表兄妹)。
6.7 學者Margoliouth在「宗教與倫理百科全書中第八冊」指出: 最早提到穆氏的外証是第七世紀的亞美尼亞人的一部史書choronicles
of sebeos,它提述穆氏是位以實馬利人。教導其民族回歸亞伯拉罕的宗教,也支取上帝賜給以實馬利的應許。初期穆氏也把自己當敬虔人hanif看待。但對敘利亞的基督徒來說hanif是指異教徒中的敬虔者,因而穆氏改稱Muslim.
6.8據說在重建天房時,是由一位科普帝基督教徒(希臘東正教)承達。他被稱為「友善的工匠」。一些基督教Banu Asad的部落成員住在靠近天房,有一些住在麥加的郊區。
穆氏的叔叔Abbas娶有一希臘基督教徒的女子為妾。Abbas 曾送一位科普帝的奴僕名叫Abu Rafi給穆氏.據說穆氏小時曾得到基督教修士給他治眼疾,也穿過修士送的衣服。十二歲時隨叔叔Abu
Talid經商,曾受基督教士Bahira傳教。Warqa Naufal 曾給穆氏傳道:說穆氏看來是個被差派,往他本族人中傳道的一個先知。warqa一生沒有改信回教。
6.9穆氏的元配Khadijah的美髮師是位從伊索比亞來的基督徒。穆氏第二任妻sawdah及第九任妻Ummi Habibah的先夫都是基督徒。穆氏的愛妾Marian也是位東正教基督教徒。據
Al-Baidhawi說:穆氏經常從兩位基督徒受教,他們是Jubra和Ysara古16:103節指的就是他們。穆氏不時的聽他們誦讀律法書(Torah)和福音書(Injil).
由此可見,在回教堀起時,穆氏可說是活在基督教徒的圈子中。非常的可惜,卻不能使穆氏按正統來向他的族人,傳真正屬亞伯拉罕的道。主要的原因是:
1)當時還沒有亞拉伯文的新舊約聖經,2)教會與政治挂釣,走向世俗化,忽略向其它歸主的族群培訓. 3)各基督教派之間仍有神學之爭議。
6:10當時的教會信仰,按Hanack的研究,從第二世紀末開始,似乎形成「教會信條doctrina ecclesia」與「民間信條doctrina
publica」的分野。在民間由於聖經的不通行,產生許多迷信的因素,包括向祖先,聖徒禱告,以使徒為中保,甚至連一些的教長如亞歷山大的cyril主教都鼓勵人向先人禱告。馬利亞更被高舉為聖靈的新婦,有的相信她有神性,而被稱為馬利亞教派Marionites.
6.11當穆氏成年時,當地的基督教約可分為三派:1)屬當權派的希臘正教Greek Orthodox,2)強調基督只有一神性的雅各派(jacobites),及3)尼斯多留派(強調基督具有神人二性)。由於教會內部具有政教的逼迫與斗爭,亞拉伯的基督教徒對當權的希臘正教具有許多不滿。雅各派與尼斯多留派在基督的神人二性上有神學上的矛盾。雙方在帶領亞拉伯人信主的事上相當活躍,在穆氏的家鄉領許多人信主。每個部落都派有正副牧者各一位,在市鎮設立學校。他們的修士在修道院中誦經禱告,開放教會,並供給客旅食物,婦女出門時都蒙頭,當地人已看慣信徒們日夜向東禱告的生活。當穆氏還是小孩時,Hira
的Numan 王歸信基督。在亞拉伯的信徒多屬雅各派與尼斯多留派。
6.12 東部和西部的亞拉伯人不斷的彼此有戰爭,因為他們分別被波斯人(伊朗)和希臘人徵為佣兵。東部亞拉伯人的據點在kufa附近的Hira屬於Lakhmid部落。西部亞拉伯人則在大馬色一帶活動,他們屬於Ghassanids部落。
亞拉伯人當時有掠奪的傳統,因此他們不介意被徵為佣兵。但這兩大國的王常犯虧待,常不給當得的工價,甚至又暗中把亞拉伯人的族長加以殺害,結果使好的朋友變成仇敵。
6.13波斯王(伊朗)chosroes ll,謀殺信基督教的亞拉伯王Numan,引起東部亞拉伯人群起反叛。當穆氏在麥加傳道時 ,信基督教的亞拉伯王擊敗了一支相當大的波斯軍隊,為他們的王報仇,並不斷借故擾亂波斯的國境。直到回軍來時,他們就與回軍合作,再向波斯算賬。而在另一邊的情況也類似。在當時的亞拉伯人的歷史可說是一連串的政教斗爭,逼害,戰爭,掠奪。最後導致在敘利亞的希臘帝國與盟友反臉成仇,加速淪亡。
6.14亞拉伯人信主的基督教徒,大都是屬「一神性monophysite」雅各派。後期,因他們頑強不肯接受基督具有神人二性的教義,而被嚴重逼害,主教被趕出教區,修士不得再回修院,信徒被趕出家園,逃到波斯境內。逃不掉的被監禁虐待,不許回家,婦孺也免不了逼害。
6.15有名的亞拉伯酋長Harith到康斯坦丁堡進見羅馬王帝,要求他派一位雅各派的主教到他們當中。因著他在當地具有附庸的價值,Justinian
527-565(在他的時代,教會受到政府管理,異端會遭逼迫) 答應了他的請求。當波斯人十年後進攻敘利亞,酋長Harith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在AD563年,他再次求見皇帝,並帶著一封後來引發危機的信。信中有一句這樣的話:「三位一體是一位神,一性,一本質,不接受此教義者當受咒詛」。當時有兩位公開表示不能接受此教義,他則回說:現在我知道你們是異端者。我們和我們的軍人接受這教義,和東方人一樣。這番話顯示亞拉伯信徒對教義抗辯缺乏希臘精細的思維。他們認為有權以刀劍為教義爭辨。
6.16 Harith死後,他的兒子Mundhir繼位為雅各派的「基督為一神性」的保護者。他是個戰士,曾兩度把波斯人打得潰不成軍,為希臘帝國做了供獻。有一次他請求皇帝批款項給他的部落,卻得到輕蔑的拒絕。更甚的是,他接到一封寫給在與波斯人戰爭的將領,要他們邀Mundhir一起開會,然後暗中把他殺害。為了這事Mundhir宣佈獨立,不再支持希臘人。但當希臘人被波斯人打敗,他不忍心看見敘利亞的信徒受苦害,
出兵相助。把波斯所雇佣的亞拉伯兵粉碎,滅了敵軍在Hira的大本營。另一方面,Mundhir知道在信仰方面亞拉伯人的信徒也互相敵對,AD580他去朝見皇帝,要求協助停止政教互相殘殺的局面。皇帝雖出面協調只能暫時有轉變,不久又繼續爭鬧對抗。
6.17由於Mundhir介入政教的問題,敵對派有人假借宗教協商名堂,召見他會談,他不防而來,結果被捕提送到不知名的地方去。為此,亞拉伯人大大叛變,到處破壞泄惡,對希臘人的憎惡一發不可收拾。Mundhir的兒子
Numan誓言不再相信希臘人。不久他也被希臘人擄放逐到sicily。古代有一位作家如此寫到:亞拉伯人的王國,約由15位王子劃分。他們大部份跟波斯人親近。自從mundhir與numan的事件後,屬基督教的亞拉伯王權被破壞並結束了。這一切都拜希臘人的無情無義才產生的。事件發生正逢穆罕默得成長的年代。
6.18希臘人不顧惜亞拉伯弟兄的感受,為自己的淪亡鋪了路。回教能在亞拉伯人及東方人中發展快速,主要的原因是受當地基督教徒的合作。他們已經厭倦拜金庭王朝對他們的無情和惡待。基督教被誤解與失信及無情連接在一起。因此,回軍只要打敗已失去士氣的外圍軍隊,就能達到立足點。敘利亞人歡迎打著屬亞拉伯人之先知的回教,並與他們結盟。埃及則因政治因素與回軍定立申明,希臘帝國的勢力要在當地被剷除。波斯則充份利用機會統治敘利亞好多年,他們把亞拉伯人放在一邊,專殺害境內的希臘人。除此以外希臘人還要面對另一新的敵人;歸信回教的人。回教在亞拉伯國家興起時,竟被視為解放者,人人大開其門給予歡迎。在短短的一百年內,回軍已逼近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門,最後在
1453年淪陷。
7猶太教及基督教對回教基本功的影響:
7.1 唸功:
「除了安拉,別無上帝」....(古37:35);安拉是獨一的(古1122:1-2) . 猶太教的信經shima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復數)我們的上帝(單數)是獨一(單數)的主(復數)(申6:4)即早有類式的形式,涵義,功用。主耶穌曾在這方面加以確定(可12:29-30)。因此,Al-Ghazali認為回教徒與基督徒都可以接受唸功內的這兩句話。只要把耶穌的名代替穆罕默德。
7.2 拜功:
拜禱用的亞拉伯文salla(名詞salat),這字長久以來是猶太會堂及基督教堂用來公禱的詞彙。Alqama Salat(肅立禱告),這詞明顯的是穆罕默德在麥加時,從敘利亞教會學來的觀念。猶太人的習慣和規距是一天拜禱三次(詩55:17).基督教當時的修士則根據(詩119:164我因你公義的典章,一天七次讚美你)。而一天禱告七次。初期的猶太基督徒則一天保持三次的拜禱(徒3:1;
10:9; 16:13).
有關拜禱的一些儀式如脫鞋,潔淨禮都參考猶太教的作法(古4:43/出30:17-21,40:30-32; 撒上16:5)都是先洗臉,手,再洗腳;先是右邊再到左邊,每次三下。此外,猶太人在安息日也有大淨,回教在星期五聚拜時也有大淨(Ghusl)。回教也效法猶太教叫歸信者接受大淨水禮。若沒有水的地方可用沙代替,這向來也是猶太教與基督教所淮許的。還要加上心靈的自潔也是三教所強調的。然而,基督教的洗禮加上更特殊的意義(羅6:3-4)。
拜禱方向的方面(qibla),它是指向東方,因為伊甸園在東方(創2:8),舊約會幕的門也在東方(出27:13),以西結異象中的殿也是如此(結47:1)。那是神榮光來臨之處。新約的撒迦利亞把主耶穌比喻為東升的太陽(路1:78),應驗瑪拉基所預言的醫治人的陽光(瑪4:2)。因此,早期基督徒都有向東方朝拜主的習慣。猶太人面向耶路撒冷禱告(王上8:33;
但6:10);回教徒起初也面向此方向,後來改為向麥加(古2:142)。猶太教堂內有Mizrah, 回教堂內有Mihrab(禱告方向指標)。拜禱前的禱文(niya),及基督教的intentio都有同樣的用意。
在禱告方面,回教徒也是學猶太教徒及基督教徒。先是「站」王上8:14,22;民9:2; 可11:25)。「屈身」及「俯伏叩拜(民16:22,8:6;
撒上24:8;太26:39).崇拜結束後向左右問安,也是猶太教及基督教常有的作法。回教也效法猶太教(星期六)及基督教(星期日)選擇一天為聚禱日(星期五)。
在聚拜時猶太教由sheliah帶領,基督教由禮拜主席帶,回教則效法,由iman帶。回教的夜間守更禱告則是效法基督教的通宵禱告。回教堂敬拜場「Masjid」,在伊索比亞,
教會也稱為「Mesgad」。古蘭經稱基督教及猶太教的教堂作Masjid(18:21; 17:1).當回教北伐時,初期大馬色的基督教堂聖約翰堂曾被分為兩部份,好供給回教徒及基督教徒使用。
類式的情況也發生在敘利亞的Hims和亞美尼亞的Dabil。古蘭經Qur'an 這字是從敘利亞文Qeryana引用過來,具有同樣意思(讀或背誦)。回教的誦經Qira'a等於猶太教的Qeri'a。回教堂內的牆樓Minaret,原本是沒有的,乃吸收自基督教會的Manara守望台,或受北非基督教修士的「聖徒小閣」
Sawma'a之作法。回教堂內的 Mihrab的來源,乃取自基督教會講台Minbar.
7.3課功zakat:
Zakat這字來自亞蘭文,起初指一般的善行。以後拉比們以它指施贈。回教的樂捐sadaqa同樣是採用希伯來人的Sedaqa或Sedeq意思是公義,誠實。在古蘭經中
sedaqa也用來指zakat(課功),但包含樂捐的合意。Sadaqat altatawwu則專指樂捐。當然,捐助窮人常是猶太教及基督教基本的義行,這點被回教吸取了。聖經教導行善不必故意叫人看見,古蘭經也有類似教導(4:38)。古蘭經視施贈可以贖罪5:89,95,天主教及一些早期的主教有類似的說法,但這觀點被改革宗所拒絕。
7.4戒功Sawn:
Sawn這字原本在亞拉伯文中指「停下來」或「休息」。但在亞蘭文,它們是早已具有禁食的涵義。當穆氏來到麥地拿,看見猶太人在贖罪日 ashura按上帝的命令禁食,於是他也命令回教徒禁食。起初禁食幾日,以後改為部分禁食為期一個月。在聖經中禁食的方式共有三種:1全然禁食(不吃不喝),
2標準禁食(不食但可喝水),3部份禁食(禁食一餐或兩餐,或吃喝少許)。回教認為禁食有贖罪的功效,基督教,猶太教則認為這只不過是在神面前刻苦已心,表示謙卑,求神施恩。
7.5朝功Hajil:
亞拉伯文的Haji乃希伯來文的Hag(詩81:3月朔過節); Qurban,這詞彙也是兩邊通用,意為「獻祭」。猶太人成人每年必須上京守節三次。回教徒繞kaabak轉,有如在住棚節,猶太人環繞著聖殿轉(詩26:6)。麥加的回教堂對外教人仕成為禁地haram古9:28,有如猶太人的聖所對外人和女人也是禁地(他們只能到聖殿外的外幫人院或女人院),而「至聖所」除了大祭司一年一次進入,嚴禁止所有人進入。天房ka'abak的遮布Kiswa每年要更換,猶如舊約的會幕每年要換一般。回教徒朝聖時須穿上白披衫,有如祭司在進行禮拜時穿上細麻布之衣裳。朝聖時不能剪髮,有如舊約猶太人中與神有約的拿細耳人不能剪髮至到還俗。或向神立某志願者,都不剪髮至到還俗。
【回目錄】